▼ 亲,升级 法语角VIP 后查看精彩内容哦 O(∩_∩)O~
贝聿铭和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LisaManqi 发表于 2015-05-29 16:07:33, 0回 / 8098阅


       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 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姓庄,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于贝氏13岁时罹癌过世,继母蒋士云,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之女。贝氏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妻子卢爱玲(Eileen Loo)(原名卢淑华)为中国留美学生,他们育有3儿1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其中贝建中(Chien Chung (Didi/弟弟) Pei)与贝礼中(Li Chung (L.C.) (Sandi/三弟) Pei)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建筑才能。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他在风华正茂时就以香山饭店等精美绝伦的设计闻名于世。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独特且赋予灵魂,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无论从形式、造型、色彩、材料、尺度上来看,他的设计都是令人敬佩和羡慕的。他也非常善于运用综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建筑所用,尤其是几何形态的应用和材料的大胆尝试。使他的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灵感和灵性,不单是个性的展现,使建筑这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变得和人一样有了灵魂、有了智慧,赋予了它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因为玻璃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与反射,来自自然的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流淌到室内,带给室内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也赋予了玻璃一种力量与特别的艺术美。玻璃透明不遮挡原建筑的立面,从视觉上、空间原理上使原有建筑群的感觉不被削弱,同时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加上人的运动与光线的变化,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它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意见。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而贝聿铭“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愿望则一直都被实现着:最新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它赫然成为2004年全球畅销书《达·芬奇的密码》结尾处豁然而开的密码的文化谜底,在这条逼近迷宫的迷宫路径中,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承担了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维克多·雨果以及牛顿等各类艺术与科学巨匠的全部秘密,那些伟大的文化秘密在《达·芬奇的密码》里,就在这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里,“在繁星闪烁的天底下终于得到了安息”。
本内容为法语角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法语角。
返回法语讨论区